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00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78-7322000
团队预订电话:13857056500
地址: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
新闻详情

龙泉窑青瓷精品赏析


【内容提要】不同时期的龙泉窑青瓷的艺术风格是有差异的,本文通过对宋、元、明时期代表性青瓷的赏析,领略其不凡艺术魅力,揭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龙泉窑;青瓷;精品赏析

The 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Celadon Produced in Longquan Dragon Kiln

Xu Wenping

(College of Art,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China, 323000)

Abstract: The artistic styles of celadon produced in Longquan Dragon Kiln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dissimilar. Through 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representative celadon,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e artistic charm and styles of celadon.

  Key words: Longquan Dragon Kiln, celadon, esthetic appreciation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窑系。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不同时期所制作的龙泉窑青瓷,其艺术风格是有差异的。今以宋(北宋、南宋)、元、明时期代表性青瓷为例,赏析如下:

一、两宋

有宋一代陶瓷以釉美为尚,龙泉窑亦不例外,釉色主要有粉青釉、梅子青釉、豆青釉、翠青釉,还有黄绿色釉、灰绿釉、菜绿色釉等等,相当丰富。同时纹饰别致,龙泉窑根据自己的材质,特别运用了刻、印、贴等表现方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画面,从而形成了龙泉窑青瓷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北宋

北宋初期的龙泉窑青瓷刚刚开始兴起,这时许多产品明显带有越窑的特点,包括釉色,刻划花装饰文饰,底足的修胎等等。此时期产品种类以日常用品为主,器形古朴大方,胎骨多呈灰色,器壁均匀且较薄,釉层常有裂纹,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为偏黄的色彩,釉薄,半透明;纹饰常见为团花、莲瓣、缠枝牡丹、折扇纹等,刻花多以线浮雕式,花瓣中常填入用竹丝等刺划出的蓖纹,碗盘双面刻划花。刻划时所用刀法的变化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运刀的轻重缓急体现出刻线的节奏与韵律,从而赋予刻划纹舒展、流畅自如的艺术魅力。这种表现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层厚薄所呈现出来的深浅不同的青色效果,坯体刻划纹饰的地方比坯体表面要深,施釉后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所刻的纹样就清楚地呈现出来。内泥质垫饼终于外底心烧制。龙泉窑白胎青釉就是在此类产品基础上发展起来。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窑青瓷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釉色主要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碗、盘、壶、杯等生活用具为主。这时期的纹样特点主要体现在刀法上表现优美生动的纹样形象,造型厚重规整,普遍使用刻划花,装饰内容有花卉、云纹、游鱼、飞雁和婴戏等。刻花刀法比北宋早期显得犀利、粗犷豪放;划花纤巧精细,如蓖纹、水波纹及花叶的茎脉纹等,线条细如发丝,对主题纹饰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例一:松阳县博物馆藏刻花梅瓶,高880.0000000000001px;口径132.5px;足径229.99999999999997px。翻唇小口,筒颈,弧肩,橄榄形深腹,平底,暗圈足。瓶肩部饰覆莲,腹刻缠枝花,下腹刻三层仰莲,莲瓣内刻缠枝花中划篦纹,这是龙泉窑北宋青瓷中的装饰特征。灰胎,通体施翠青釉,釉色优美。

北宋 青釉刻花梅瓶

例二:丽水市博物馆藏“鸳鸯戏水”碗,口沿直径495px ,高207.50000000000003px ,圈足直径142.5px。此碗全碗施满釉,釉色肥嫩青翠,透明度强。碗内壁装饰刻划二道弦纹,下刻鸳鸯戏水纹,刻花技法纯熟,线条奔放有力,自由潇洒,在波浪滔滔的水池内三朵莲花盛开,荷叶随风舒展。池中有鸳鸯三只漫游,前瞻后顾,神态极为自然。底刻荷花一朵。外壁刻折扇纹,施釉匀净,圈足浅而小,足心有明显的垫烧痕,此碗造型端庄,修胎规整,碗沿向外微折,胎色灰白。胎体自口沿下渐渐由薄至厚,并可见较宽旋削痕迹。此碗为北宋龙泉窑烧制风格,充分体现了北宋龙泉窑烧制民间器皿的工艺技术水平。

北宋 青釉“鸳鸯戏水”碗


例三:龙泉青瓷博物馆藏五管瓶。高712.5px,腹径390px,口径180px,足径257.5px。覆盆式盖,葫芦式盖钮,腹部刻莲瓣纹纹饰。足部一圈为重叠的仰覆莲瓣。仰莲瓣生动活泼有一种向上的感觉。莲瓣纹的筋脉饰以蓖状纹表现。这件五管瓶的装饰手法既简单,又显得丰富饱满。整个器物层次分明,动静对比强烈,是件难得的装饰得体的好作品,也是北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装饰方法。五管瓶是北宋时浙江地区常见的陪葬器物之一。

北宋 青釉五管瓶


(二)南宋

南宋是龙泉窑青瓷在历史上的鼎盛时代。自北宋末以来到南宋中期,龙泉窑青瓷品种有所增加,除日用瓷外.新增陈设瓷,如瓶、炉、尊、塑像等。式样也丰富多彩,器形趋于敦厚稳重,器壁均匀的略厚。胎色灰白,胎质更加致密坚厚。青瓷工艺上的主要变化是薄胎厚釉。釉层增厚,透明,一般无裂纹。釉色方面,创用釉稠的石灰碱釉,过去使用的稀淡浅薄的重石灰釉被取代,不仅使青瓷呈色青翠纯正,而且使其"釉汁莹润如堆脂",使龙泉青瓷艺术增添其迷人的色泽与质感之美。又采用多次施釉方法,烧造成功青翠欲滴的粉青和梅子青釉,使龙泉青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纹饰则有莲花、荷叶、水波纹、云纹等,以印、贴、堆的方法代替前期常用的刻、划花手法。线条流畅,画面生动活泼,碗、盘类多在内壁单面刻划花,即用s形复线将内壁等分为四至六格,多为五格,并在各格内勾划云纹。用泥质垫饼垫烧。

例一:如松阳县博物馆收藏青釉凤耳瓶, 高662.5px,口径257.5px,足径250px,浅盆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暗圈足,颈两侧装凤耳,粉青厚釉,足底无釉,呈朱色。1983年在松阳县西屏镇出土。该瓶精良的胎质和如玉般的粉青厚釉实属少见,它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稀有珍品。

南宋  粉青釉凤耳瓶”

例二:龙泉青瓷博物馆藏青瓷蟠龙瓶。高30.8,口径6.8,底径8.8厘米。瓶呈椭圆形,下腹较大,直口,有盖。盖为平盖,内有小子口。盖面中心塑有一仙鹤,正翘首仰望,双翅展开作欲飞状。瓶的肩部做成向外鼓出的三道凸圈。凸圈之上盘旋着一条飞腾的龙,正奋力追逐着火珠。足为圈足。胎质灰白,坚硬致密,制作精巧。瓶的釉色匀净丰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龙的造型最引人注目。那浮雕于瓶肩的龙,昂首缩颈,张爪怒目,须鬣飘舞,极为劲健。牛鼻、鹿角、鹰爪、鱼鳞搭配在龙体上,协凋自然,浑然一体。锐利的龙牙和龙爪,密布躯体的龙鳞,向上戳出的大幅度起伏的背鳍,雕琢得极为精细生动,将蛟龙凌空御风翻江倒海的气势表现得神完气足。整个造型端庄和谐,气韵生动,瓷雕玲珑剔透,动势感强,是南宋龙泉窑难得的一件艺术精品。

南宋  青釉蟠龙瓶


例三:四川宋瓷博物馆藏鬲式炉。尺寸不明。1991年9月,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一处南宋末年的瓷器铜器窖藏,经抢救性发掘,出土完整和可复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中有龙泉窑青瓷342件,此为一。敞口、短颈、圆肩、扁圆腹,底周装三实心足,足端无釉,呈朱红色。自腹部至足背起棱,釉薄,外呈白色,目的是为了有意识地显露出其所用坯土的白度,制瓷工艺的专门术语称之为“出筋”。通体旋梅子青釉,色泽温润如玉。足底露灰胎。鬲式炉是宋代较为常见的仿古器形,但以龙泉窑梅子青制品最佳。此器造型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釉质柔和,釉色青碧如玉,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堪称龙泉窑瓷器精品

南宋  梅子青釉鬲式炉


三、元代龙泉窑青瓷

元代是龙泉窑青瓷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元中期以前,堪称鼎盛。这个时期产品种类齐全,式样富于变化.除供日用、陈设、文房、祭器及冥器等外,大量出现仿造青铜器、玉器等器形,如鬲、鼎、瓢等。元代龙泉窑瓷器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出现“哥窑”风格的黑胎产品。原生的白胎被传统称为“弟窑”;黑胎即 “哥窑” 风格青瓷,现代或云“仿官”、 “官搭民烧”、“龙泉官窑”等。此时还出现薄胎厚釉产品,胎薄如纸,多层施釉,釉层丰厚滋润、晶莹剔透如同翡翠。器口及器底十分精巧规整,用瓷质垫饼垫于足底烧制,器底仅—丝无釉,此类为当时精美瓷器。器物纹饰较少,简洁明了,纹加以莲瓣为主。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无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无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在碧绿的底心上凸起红褐色纹饰,非常醒目。龙泉点彩和青白瓷相同,在釉面上随意点染含铁量高的涂料,经高温烧成带褐色斑点器物。

例一:浙江省博物馆藏舟形砚滴,1956年龙泉道太乡上严儿自然村出土。首尾长16.2,高9.1厘米,宽6.5厘米。形似江中常见的乌篷船,设前、中、后三个仓位。前仓为进水,中仓为储水,后艄为出水。仓上铺置甲板,左右船舷作镂孔齿形状栏干,可用以架笔。前、中仓中又架搭拱形箬篷顶各一座,篷之两端饰观音兜,篷内坐乘客夫妇二人,作宴饮状;篷外艄公正攀上篷顶,拾取掉在篷上之斗笠,造型匀称柔和、生动逼真。滴舟以瓷土为胎,胎骨灰白致密。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丰厚滋润如凝胎,无细碎裂纹,只在一些沿边转折处故作薄釉,呈白线状,即龙泉瓷的优美“出筋”。舟底略平,因被火薰烧,呈褐黑色。据文献载“龙泉青瓷从来都以粉青、梅子青为上;又以无纹为贵。”可见,这只施粉青釉、无裂纹的青瓷滴舟为南宋龙泉青瓷中的上品。这件舟形砚滴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色粉青。其设计巧妙,集模印、堆贴、镂雕等多种技法于一身,动静结合,寓意生动,是一件难得的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龙泉青瓷精品,被海内外公认为龙泉青瓷的杰出代表和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烧制工艺代表了龙泉青瓷在鼎盛时期的巅峰水平。

元   粉青舟形砚滴

例二:青田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葫芦瓶,1984年3月19日在青田县鹤城镇百货公司工地出土。高30厘米,门径4.4厘米,底径7.5厘米,胎白坚致,通体施豆青厚釉,釉层肥腴滋润。近圈足处有聚釉,釉层肥映滋润,下腹部釉面有开片,圈足内有两层台修饰。唯足圈露胎,窑红明显。瓶以葫芦为造型,新颖别致,制作精良,是龙泉窑青瓷精品。葫芦瓶为南末后期以来的龙泉窑创新产品。


元  豆青釉葫芦瓶


例三:龙泉青瓷博物馆藏青瓷观音,1990年冬龙泉市兰巨乡蜜蜂岭村古田自然村出土。高28.8厘米,头径5.8厘米,底径10厘米,头戴宝冠,冠后为镂空火焰山状形,前为莲瓣形佛龛,龛内正中为如意坐佛。观音面部丰满圆浑,直鼻小口,双目微闭,两耳垂肩。一条垂带和梅花形缓带向两侧缚扎,胸部饰朵梅花,左腿屈起,立于佛座上,左手弯曲置放于膝盖上,座傍堆塑一只鹦鹉,右手傍挂一只净水瓶,手平置佛座垂带上,右脚置于座岩上,左前侧有一童子。脸、颈、胸、手、脚部露胎,呈灰红色。造型古朴,神态端庄,釉色青绿肥厚,胎色灰白,为龙泉窑宋元时期人物塑像精品。

元  青釉观音

三、明代

明代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是胎厚重,胎色白中发灰,釉层透明度较高。装饰方法基本承袭了元代的刻、印方法,但是在纹样的结构、形象以及刀法上比元代大为逊色,釉色也灰暗了许多。明代龙泉窑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类具有微黄或乳灰的碧绿色釉光滋润的作品通常成形规整,满雕繁复图案,显然是特别讲究的精良产物;风格表现则和景德镇产品类似。近年来考古学家在龙泉大窑区内发现了烧造这种类型青瓷的窑址与纪年遗物,才稍印证了文献所载明代初期龙泉窑曾经供应官方用器、受到朝廷监督的史实。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但其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只是刻花常常按照花纹外形运刀,至于运刀的轻重、起落、宽窄,粗细都不甚讲究,缺乏那种节奏和韵律的感染力纹饰有二十四孝人物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福、寿、金玉满堂等字。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型笨拙,特别是明中期以后龙泉窑釉色转趋浅薄雕工与品质也简拙但龙泉窑仍是景德镇以外的重要窑场,供应一般日常陈设。

例一: 浙江省博物馆藏青釉执壶。1954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浙江省博物馆。底径275px,口径200px, 高732.5px,口径11,底径8 cm。喇叭口,垂腹,流上部有如意形云板与壶颈相连,流与把手均向外撇,与下部对应,圈足。总体造型均衡,线条流畅。釉色碧绿,清亮润泽。该执壶是明早期较为流行的壶式。

明   青釉执壶

例二:辽阳博物馆藏青釉划花萝卜尊。高30.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8.5厘米小直口,圆唇,长圆腹,圈足。腹部刻划菱形纹带。通体施青釉,光亮透明,如青玉般柔和淡雅。胎体厚重,造型美观,无论从形制、釉色还是装饰技法都保留了元代龙泉窑的遗风。

明    青釉划花萝卜尊

例三:太仓博物馆藏粉青釉狮耳洗。高4.5厘米口径5.8厘米太仓茜泾出土。洗为盥洗用具,用途相当于脸盆。而这里的小洗应为文房用品,敛口,鼓腹,圈足,内外施粉青釉,小巧精致,惹人喜爱。

粉青釉狮耳洗


(文:丽水学院徐文平)

文章分类: 古瓷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