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瓷小镇·披云青瓷文化园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8:30-17:00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578-7322000
团队预订电话:13857056500
地址:浙江省龙泉市上垟镇
新闻详情

古瓷鉴赏|经典凤耳瓶

转自于 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  叶英挺

凤耳瓶是龙泉窑特有器物,也是南宋龙泉窑青瓷中的经典瓶式之一。凤耳瓶传世数量较多,两岸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多个文物机构均有典藏,1976年韩国新安海底沉船遗物中也有发现。国内最受著瞩目的凤耳瓶当数丽水市松阳县博物馆的藏品(高26.5厘米),此瓶于1983年松阳基建工地出土,多次参加各类大展,并在1998年入选中国邮政部发行的《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四枚套票,几乎成为龙泉窑的代表器物。国外最著名的则是日本大阪和泉市久保记念美术馆收藏的凤耳瓶(高33.6厘米),曾为日本皇室之物,后西天皇勅铭“万声”,被日本列为国宝。这两例足以说明龙泉窑凤耳瓶是多么受世人青睐。

松阳出土凤耳瓶 松阳市博物馆藏


龙泉窑凤耳瓶的基本造型:浅盘口,筒形长颈,斜肩,筒腹近足处微敛,暗圈足,颈两侧装合模成型的凤耳或鱼化龙耳。整器以直线为主体,直筒形颈腹构成的二阶式瓶身呈现出一种刚直有力的做派,而盘口与斜肩的弧度则将两段近乎平行的直线巧妙连接,形成曲直变化,配合对称的凤耳,显得稳固扎实,庄严中正。而其口部尤有微妙处,不妨细看这件凤耳瓶瓷片标本,口颈部残片,白胎,粉青釉,其口唇外缘凸起一圈白边,宛如玉镯一般,盘面积釉厚而丰润,十分美观。反观现在很多仿品,根本没有理解这类细节的精髓之处,仿出来的产品,徒具其形,没有神韵。所谓细微处见精神,凤耳瓶的这种盘口白边看似简单,其实难做,因为有曲线,要修胎。我们学习鉴定就要真正理解这些器物的工艺细节,通过标本实物上手,看胎的变化,自己去观察领悟,积累经验。

凤耳瓶形制与宋代流行的纸槌瓶很像,只是多了一对凤耳,或是鱼化龙耳,其造型来源很可能是纸槌瓶或与纸槌瓶同出一源。其烧制时间集中于南宋,元明亦有烧制,如前述韩国新安沉船发现的凤耳瓶,很可能为元代制品,其器式比例与南宋相比有一些变化,凤耳造型模糊萎缩,视觉效果远逊于南宋产品。总的来说,元明凤耳瓶制品,器式变钝,凤耳从清晰变模糊直至退化成片状,质量不高。

关于凤耳瓶的用途,由于其多成对出土于墓葬,尤其在浙西南地区常见,很多人认为凤耳瓶作冥器使用,跟地区丧葬习俗相关。笔者一直不敢苟同这类观点,南宋龙泉窑有专门的冥器龙虎瓶,而凤耳瓶作冥器找不到来龙去脉。再如像韩国新安沉船遗物中也有凤耳瓶,说明当时凤耳瓶是当做商品卖的。日本商人断不可能漂洋过海,来中国买丧葬用的冥器,古代航海条件有限,远航本身充满风险,船上只有祈福吉物而无冥器之理。根据有关考证资料,新安沉船上货物的订货商为日本寺院,从实物来看,这批瓷器中有供器、茶器、花器、香器、文房器等,凤耳瓶应属其中之一种。而如果与之同出一源的纸槌瓶可当得花器,凤耳瓶是不是也可以用作花器?

一日得览好友任志録先生的大作《中国瓶花的早期形式》(台北《故宫文物月刊》2014年12月,第381期),启发良多而释疑,凤耳瓶的用途应该是供养瓶花的花器或称供器。印度佛教瓶花传入中国后,逐渐汉化,供养瓶花的方式增多,花瓶样式亦不断丰富,并进入到道教,家庭生活领域,分化出瓶花供养与瓶花专赏两类,专赏瓶花至宋代而盛,即文人情调式的插花陈设,瓶式多小巧。供养瓶花最初以佛前供养和成对瓶花的供养形式为主,五代北宋时亦登入厅堂,宗庙,北宋还出现了一对花瓶加香炉的三供组合形式。凤耳瓶的特点与供养瓶花器非常契合,首先是形式上成对出现,其次是式样,凤耳瓶的盘口是对早期罐状瓶花盘口样式的一种隐性继承,凤耳则应是早期瓶花对称插花风格以及花茎向瓶体两侧蜿蜒式样的一种衍生。从传世实物的特征来分析,凤耳瓶的烧制实际上以南宋晚期为主,而正是这一时期,龙泉窑青瓷中的宗教类器物开始增多,比如佛教瓷塑。

或许正因为供养性质的缘故,无论敬佛献佛以示诚心,或是供奉宗庙慎终追远,均需良工细作为好,所以才有了凤耳瓶佳器传世吧。